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赠王尧卿序(辛未)
终南王尧卿为諌官三月以病致其事而去交游
之赠言者以十数而犹乞言于予甚哉吾党之多
言也夫言日茂而行益荒吾𣣔无言也久矣自学
术之不明世之君子以名为实凡今之所谓务乎
其实皆其务乎其名者也可无察乎尧卿之行人

皆以为高矣才人皆以为美矣学人皆以为博矣
是可以无察乎自喜于一节者不足与进于全德
之地求免于乡人者不可以语于圣贤之途气浮
者其志不确心粗者其造不深外誇者其中日陋
已矣吾恶夫言之多也虎谷有君子类无言者尧
卿过焉其以予言质之
  别 张常甫
(辛未)
(第 6a 页)
张常甫
将归省告别于司封王某曰期之别
也何以赠我乎某曰处九月矣未尝有言焉期之 (第 6a 页)
别又多乎哉 常甫
曰斯邦期之过也虽然必有以
赠我某曰工文词多论说广探极览以为博也可
以为学乎 (第 6b 页)
常甫
曰知之辩名物考度数释经正史
以为密也可以为学乎 (第 6b 页)
常甫
曰知之整容色脩辞
气言必信动必果谈说仁义以为行也可以为学
(第 6b 页)
常甫
曰知之曰去是三者而恬淡其心专一其
气廓然而虚湛然而定以为静也可以为学乎 (第 6b 页)

默然良久曰亦知之某曰然知之古之君子惟
有所不知也而后能知之后之君子惟无所不知 (第 6b 页)
是以容有不知也夫道有本而学有要是非之辩
精矣义利之间微矣斯吾未之能信焉曷亦姑无
以为知之也而姑疑之而姑思之乎 常甫
曰唯吾
姑无以为知之而姑疑之而姑思之期而见吾有
以复于子
  别湛甘泉序(壬申)
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 (第 7a 页)
   衰病乞休事(拟/上)

臣由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历升光禄寺卿蒙圣恩升臣
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一同吏部左侍郎兼学
张邦奇
纂修玉牒臣当谢恩讫旋即到任开馆供事
外臣本迂疏粗通章句语言过直憎怨实多仰荷皇上
天高地厚之恩不容终弃 (第 12a 页)
   大臣禄养图序
嘉靖十有八年七月吉太子宾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

院学士 张公邦奇
上疏言臣母沈就养京邸越兹六年
今八十有八矣亲生之子惟臣一人乞送还乡如例则
臣母子并荷皇上生成之恩而天 (第 3a 页)
以合程式君父前殊
歉大观惟侯之文超然远迈直摅胸臆于蔼然忠孝之
风其大本已如此是科两主司为顾文康公未斋 张少
宰甬川
皆予同年又同在馆阁每询之必击节以为然
夫学与政通则侯今日令海之政特一斑尔是殆未足
以尽为贺也何君辈固 (第 6b 页)
   大益书院记
嘉靖十有五年冬大益书院告成书院在今四川省城
之东北隅四川古蜀都而益州蜀古名也惟我朝声教

暨万里而四川号称大藩合今昔之盛以大益名书
院而书院之大者凡以文教辅国政也与古四书院之
制同今天子中兴加意文化薄海内外蔚然向风矣而
是院之成适当礼乐大明之后于时四川巡抚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西野张公翰巡按监察御史玉洲陆公琳
相与落之而顾谓深宜记深自乙未夏来辖蜀司与闻
斯事稽诸案牒盖自正德戊寅提督学校佥事王公廷
相实始其事即故少师万文康公之旧寓前为讲堂后

为燕寝翼以左右之室列为五斋进为先贤之祠树之
门阀缭以垣墙于是书院之体位立矣继之者副使
公邦奇
端方指授于是书院之师模具矣士之来学者
彬彬然巡按御史卢公雍熊公相助以罚金五百于是
书院之润饰美矣巡抚 (第 9b 页)
  处士朴庵倪公墓志铭
浙之东处士朴庵倪先生卒讣于京师其仲子翰林院
庶吉士宗正解官归治丧且葬奉其友人 张君邦奇

为状问铭于松江陆深深按处士讳某字用文一讳彬 (第 9b 页)
右堂推上有旨再推盖为宫僚不可轻动故尔如 张甬
两疏给假送母皆不允司直任瀚乞养病为吏科所
劾吾与儿别整六年人情世态种种变改要须早来庶
面议以为善后之 (第 8b 页)
 庄简公渊一为中丞汪先生玉三人遂相定交及先

 生执丧至哀闻公时就读其庐与卧起具述其事晚
 年复与 张文定公邦奇
中丞王先生应鹏友善王尝
 曰吾每有举措意尚沈吟思子华之风即沛然矣在
 南都一日过 (第 19a 页)
张文定公
署适人传汪中丞讣至先生
 嗟悼流涕为追叙雷峰行事亹亹忽头目晕眩体僵
 喘啜啜渐绝张公扶其首哭呼不应竟 …… (第 19a 页)
 则必极其心术邪正见柔佞人疾之痛于仇敌与里

 中太宰闻庄简公渊 张文定公邦奇
余南湖先生本
 相友善各励名节时称为甬上四君子复与王阳明
 先生交至其论学意不能尽同阳明曲相辩折终不 (第 21b 页)
 性笃孝友待族党俱有恩性沈静平时恂恂然遇事

 立断不可夺居官志在仗节死职下朝论深器重之
   寓宝岩寺答 张常甫先生
暂将踪迹寄招提碧水青山意与齐读易不知枉驾至
开帘已见夕阳西鹧鸪声满前门柳松火烟浮隔涧溪
坐顷先天论未 (第 33a 页)
  闻尚书祠碑
明故吏部尚书闻庄简公以减广德湖田之税湖民德
而祀之其祠盖与副使陈公之祀同时而起呜呼湖田
之厉起于楼异甚于仇悆今湖上尚有楼太师丰惠庙
而悆亦得食于学宫果尔则闻陈之祠不必立也尚书
生平颇不为吾乡士论所重几几与慈水赵尚书并称
以为严氏之私人至今虽三尺童子皆能道之予尝考

之明世庙实录旁稽野乘则固有不尽然者尚书在朝
时不能廷争其咎固无可辞而谓其阿附屈节如慈水
则无之至实录且言尚书于严氏继多龃龉以此卒去
其位然则尚书特不能挺身与严氏抗而固多不遂其
意者非果俯首其门下者也而里社流传遂多已甚之
词论世者不可无以别白之同时吾乡大老祇 张文定
与先侍郎可无疑议屠简肃而下如东沙如东明皆
不能无濡足于严氏以君子守身之义言之均当引咎
无辞而尚书蒙谤 (第 8b 页)
  槎湖书院记
有明正嘉之交阳明甘泉之学盛行二家虽微有不同
然其要归则相近学者不走姚江即向增城其中岸然

不阿者泰和罗文庄公高陵吕文简公浚渠崔文敏公 甬川张文定公
四人 (第 22a 页)
文定
为鄞产尤姚江声气之所急
尝苦口折难而卒不肯少变其说故当时鄞人自黄侍
郎致斋万都督鹿园外鲜著录于姚江者 (第 22a 页)
文定
实持
之吾观阳明之学足以振章句训诂之支离不可谓非
救弊之良药也然而渐远渐失遂有堕于狂禅而不返
无乃徒 (第 22a 页)
恃其虚空知觉而寡躬行之定力耶夫阳明之
所重者行也而其流弊乃相反彼其所谓诚意者安在
耶盖其所顿悟者原非真知则一折而荡然矣是阳明
之救弊即其门人所以启弊者也 文定
以为学必先知 …… (第 22a 页)
后行至行愈熟则知愈精原未尝相离而特不可谓
行先于知此其说最平盖阳明才高容或其言失之偏
者而以言所养则 文定
之沈沈者不可尚也呜呼吾乡
自宋元以来号为邹鲁予修举诸先师故址始于大隐
石台讫于槎湖说者以为皋比已冷带 …… (第 22b 页)
用者弗之思耳槎湖者 文定
之故居也在鄞之西其去
杨文懿公镜川盖不十里
  甬上證人书院记
證人书院一席蕺山先生越中所开讲也吾乡 (第 23a 页)
  丰学士画像记
甬上学统肇开于庆历五先生时则丰清敏公受业于
正议楼公而桃源之友也再盛于淳熙四先生时则丰
制使公宅之于杨袁虽稍晚出而同讲学于朱陆之閒
者也及明嘉靖中 张文定公
论学颇矫新建增城之偏 (第 11a 页)
襄公忠也曰陈氏以工
部恭也曰杨氏以文懿公守陈吏部守阯康简公守随
也曰屠氏以襄惠公滽简肃公侨也曰张氏以 文定公
邦奇兵部
时彻也曰陆氏以康僖公瑜也曰闻氏以庄 (第 22b 页)

因才授职虽势权请赇亦抗论不从侍郎霍公见公自
任始不能平久而益信且服之及出部遗公所服寓传
衣之意焉 侍郎甬川张公
署部事以公久任当迁复留
公盖曰四五十年以来无此文选云丙午冬升通政司
誊黄右通政历升南京太仆寺太常寺卿 (第 24a 页)
  一日入朝百官俱青衣角带小臣肩贵僚而行及辩猊

乃惊而逊若他日绯衣刺补腰带金玉品次自章卑不
抗尊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释者曰变化而
无为此之谓也夫读圣经者不得之躬行徒校诸纸上
之言祗增烦赘铣入朝有寤识之以见凡学莫不然也
客有誉张懋恭能立事者铣惑焉问 张甬川
常父常父
曰张坏者多而得者少坏者皆大体得者仅细故也铣
以为然

  客问亢龙无首之义荅曰皆上九之词也 (第 53b 页)
  精文比制域民于矩是谓法守之臣以系邦国者也危
词烈政去民之厉是谓抗直之臣以作邦国者也委图
奇中解民之结是谓运几之臣以弥邦国者也若夫虚

中梓外定宇博量正表于此形范于彼不为福创不拔
事首迫之而后律感之而斯应付物以能因人是授此
社稷之卫古所谓良臣者焉是故略尺寸之著而默移
靡赀泯旦夕之效而曲成无尽世不有击磬者乎武而
戛之其声播说而拊之其韵和石何知乎气可鸣之和
荅如取况人吾同类自毛发之悬至灵觉之则一也外
其身以动之末矣哉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伏其知而
不发也不赖乎言与知者存焉尔弘治乙丑礼部进士

三百人铣亦厕名石塘闻公 甬川张公
同邑同举年才
踰冠沉重静方伟然国器阳明王子数向予道其贤曰
圣虽学作允赖于资如明山二子其希圣也何有石塘 …… (第 21b 页)
可愧近验无欲主本克已
功夫无智愚无始终坦坦之履上达天德尔六月四日
北上旋轸未卜万万为道自爱

  书 甬川
春秋说后

  夫唐虞禅夏后继汤武放伐世久而道降物丰而起变 (第 47a 页)
  送诸从游应试二首 送冯子声赴试
  送褚生滔赴试 鄱阳别方道人
  中秋夜同陈澄江张梦麟城壕泛月
  和 张尚书甬川
新修池亭奉母登憩作
  赠蒋璞山封君 赠张通政
  用韵自述 寿张通政 …… (第 15a 页)
 卷之五

 书
  答顾东桥少宰 答 张甬川
尚书
  又 寄刘南坦
  与王龙溪郎中 答王南江提学
  答俞教谕 答戚南玄
  答王生宗道 与唐 (第 20a 页)
     答 张甬川
尚书书
养斋翁归辱赐手教嘉惠多感远念顺之粗顽非畜德
之器迂疏非适用之才徒以粗顽近乎质木迂疏类乎
澹泊 (第 1a 页)
   摄心一
赵清献公曰吾昼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天所不可告者
则不敢为也陆九韶隐居山中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元
许鲁斋亦然二程遗书张天祺自约数年自上床便不
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亦须强把这心寄寓在一个形
象司马君实言吾得术矣只管念一个中字朱子语录

赵叔平平生用功以一器盛黑豆一器盛白豆中置一
虚器才一善念动则取白豆投其中恶念动则取黑豆
投其中至夜倒虚器中豆观其黑白以验善恶念之多
寡初时黑多白少久之渐平又久之则白多黑少又久
之则黑亦无国朝 张文定公邦奇
每日晨兴拜天取易
诗书要语乾元亨利贞敕天之命惟时惟几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云云者对天默诵数遍官翰 …… (第 2a 页)
   一心九
杂念不胜驱除正坐本心间断之故间断既久介然之
顷便欲杂念顿释虽颜子不能昼夜操持不怠则此心

自当渐清盘铭之辞与扬子江宿浪之譬真善喻也每
维孟敏堕甑不顾虽是细事亦足以观人胸中摆脱得
下故不知不觉之间自能如此而史臣不知以为有分
辨而已此岂林宗之见哉吾辈试自念只与人接几句
话而将迎之意缠扰不已此其出孟敏下亦远矣今直
于一切世故都打得破自毁誉欣戚以至死生祸福一
切视之如一则此心自定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
庭不见其人此学之的也张思叔读孟子至志士不忘

在沟壑忽然自悟始觉有得力处可见古之有志于学
者直是不有其身故能专志于道不然一暴十寒之病
且不能免其去不学者几何哉此 张文定公
与魏子才
书非真实为已者不能道
   无心十
负苓者谓薛收曰吾子所服者道而犹有叹是五藏六
府不能无受 (第 8a 页)
愚乎遗物以偷生不亦鄙乎愚则吾
不知鄙则不免矣
多思预算决定无益圣人所谓思患预防盖是指人事
可尽者耳 张文定邦奇
观颐录序曰夫人情于既往之愆孰能无 …… (第 14a 页)
力之已耗者如积水竭于
蚁漏而不觉也于乎困而不学者余之谓夫(张公鄞县/人嘉靖间)
(为兵部/尚书卒) 张文定
与人书又云外不能不与众周旋而中窃厚自
植立恐恐然惟惧有愧于平日之所诵读盖亦已艰矣 (第 15a 页)
文定公
又与人书云君子素位而行当跪而跪当拜而 …… (第 15a 页)
拜苟中乎礼即与饥食渴饮者何异 文定
中庸传曰体天之道必法天之强或曰何如其能
强也曰勖何如其能勖也曰思曰奚思曰思帝命之不
易其不容不力矣今 (第 15b 页)